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肩负着制定实施美国民用太空计划、开展航空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重任,也肩负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任务,其中就包括用其研发出的技术服务于农业领域。
日前,欧空局“碎片清理”(Remove Debris)项目试验取得成功,卫星发射“鱼叉”成功捕获目标。该技术为太空垃圾清理提供了新途径,但其潜在军事价值也让人“毛骨悚然”。
据英国《自然》杂志日前报道,美国气象学家克莱文·德罗杰梅尔于上月宣誓就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,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科学顾问。近日,在上任以来的首次公开演讲中,他希望产业界在资助科学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,呼吁产业界与政府加强合作,从而开创美国科学的“第二个黄金时代”。
美国能源部日前宣布,正式启动阿贡国家实验室电池回收研发中心建设,同时启动锂离子电池回收奖项目,以推动锂基电池中关键材料的回收。
根据英国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19日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,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称,一种天然化合物经鉴定对酵母、蠕虫和人类培养细胞等具有保护作用,有助延缓其衰老。这是人类在抗衰老药物疗法开发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发现。
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8日报道,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电子,能像行星一样旋转。研究人员表示,这种“行为怪异”的电子有望促进照明、太阳能电池、激光和电子显示器等领域的发展。
研究人员在《精神病学研究》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,吸烟不仅会影响心血管系统,还会损害视力,每天吸烟超过20支,吸烟者辨别色差和对比度的能力会明显降低。
发表在新一期美国《国家科学院学报》上的一项研究指出,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碳汇归功于不足140年的“年轻”森林而非热带雨林。这表明,中国等国的植树造林活动对固碳具有重要作用。
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,由中国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新西兰、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,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化石中,发现5枚与现代甲虫“撞脸”的远古昆虫标本。
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,该校龙冬教授课题组运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,在癌基因蛋白Ras活性态变构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新进展,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《德国应用化学》上。
2019年1月30日,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京会见了德国新任驻华大使葛策。双方高度评价了中德关系及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,就人类史上四次工业革命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化技术发展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了意见,并深入讨论了两国科技创新情况及未来合作方向。
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肩负着制定实施美国民用太空... [详细]
今年春节,是北京市五环路内燃放烟花爆竹限改禁的第二个春节。市烟花办10日凌晨通报:... [详细]
生物大灭绝曾致地球生物大量消失,元凶是岩浆?